宝马娱乐




严鉴铂: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7     浏览量 :3695   分享到: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总书记在机床工具行业企业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考察时特别指出: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 ,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2013年以来 ,总书记几次到机床工具企业考察调研,均提到自主创新、科技自立自强,凸显出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说明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 。

总书记的嘱托,既是对行业的鞭策,也为机床工具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组织部分行业企业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机床工具行业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发表观点看法。在全行业营造扎实推进自主创新的氛围 ,努力成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承担起“制造强国”的光荣使命 。

协会全媒体平台将陆续发布行业企业老总们的精彩观点 ,以期相互借鉴,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严鉴铂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随着国内工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中国已成为机床制造大国,无论是产值还是需求量均居世界第一。对于行业最主要的感受有两点:一是机床行业是个很重要的行业 ,是强国之基 、兴国之本 ,党和国家对机床行业的重视程度,近年来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做机床既要能耐得住寂寞,沉淀心境 ,还要保持对技术和品质的执着。二是行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更加迫切 ,“卡脖子”技术一旦突破就是“杀手锏”,挑战与机遇并存。我想这两种看法大致可以看出当前机床行业的状况与困境 。

机床制造属于离散工业,在工艺和场景形态上不同于流程工业。机床制造具有技术门槛高(技术密集化 、资金占用大 、技能要求高) 、专业分工细,且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等特点 。虽是国之重器,却又完全市场化运营 。这种情况下,机床行业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机床行业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就需要我们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更加专业的方式探索深耕 ,通过全产业链协同 ,不断迭代,久久为功 。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简称“秦川集团”)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为目标 ,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 。在“主机带动,高端制造和核心零部件强力支撑,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发展主线和“5221”战略目标指引下,秦川集团持续紧盯国家战略性行业需求,致力于国家重大战略产品研发进行自主攻关、协同攻关 、要素联动等,持续大力发展面向国家重点领域 、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所需的主机 、关键零部件产品。

2021年 ,秦川集团共申报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4项。其中,五轴加工中心核心功能部件精度达到国内技术领先水平,有效解决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关键工序制造的“卡脖子”问题;研发我国第一台运动加速度达2gVMC40U高速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成功实现叶轮 、叶片等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高精五轴联动加工,满足汽车、医疗工程等多个领域关键件加工需求;牵头制定的2项行业标准“数控车齿机(第1部分) :精度检验”和“数控车齿机(第2部分):技术条件”,填补了数控车齿机行业标准空白;成功研制的大螺旋角螺旋渐开线花键拉刀开创国内加工先例 ;公司以国产数控系统为基础 ,集成融合先进制造技术 、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研发成功滚齿机、螺杆转子磨床、外圆磨床、加工中心等5台系列智能机床新产品,发布机床云服务平台APP,并上线运行。

二是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机床行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在市场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企业既要能在顺风顺水中做优做强,更要有在逆境中“深蹲起跳”的本领。要做到强者恒强,首要的一点就是产品要有强大的创新竞争力 。具体来讲,就是要有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能力 。秦川集团作为陕西省23条产业链之首的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单位,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牵头成立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创新联盟,推动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和信息共享,打造“创新发展 、开放融合、汇聚资源、协作共赢”的数控机床产业平台;将集团中央研究院中试中心、高端五轴机床研制中心等7大中心聚集秦创原 ,使其成为集团研发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构建“牵头单位+核心层+紧密合作层+一般协作”合作模式和基础框架 ,成立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面向国家重点领域 、汽车 、机器人 、3C等行业的终端需求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 、深化创新模式 ,紧抓关键环节 ,加强要素导入,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机床行业创新生态系统 。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成立“陕西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秦川将核心需求提供给高校,高校通过“技术链”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将技术成果交由企业,由企业进行转化形成产品,最终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可以说,从产品试制到核心技术攻关 ,再到大量关键共性技术的累积及用户验证,秦川集团将秦创原作为创新着力点,以此打开机床行业创新突破通道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

目前 ,集团“大型强力五坐标卧式加工中心制造技术”项目和“双链融合”高端机床重点专项分别成功入选陕西省2021 年度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揭榜挂帅”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第三批);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团队合作的开发新一代齿轮磨床原型机项目进展顺利 。

在行业实践中我们注意到 ,机床的创新点往往发端于市场,在用户应用中成长。因此,秦川提出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 ,实现机床行业高质量增长 。以YKZ7230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为例,首台在用户试用时,用户共提出多项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为此,我们聚集集团精锐技术力量 ,对机床进行整体测试优化 ,过程中创新点达到20多项,机床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从使用效果看,生产效率、运行稳定性 、维护成本有效增强 ,用户满意度很高 ,累计订购了多台。这说明国产机床需要通过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对接,不断进行用户验证,形成反馈提高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机床行业持续的技术进步,不断迈向高端。

是打通人才链条 ,为企业发展赋能 。由于机床行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 。比如装配工艺,直接影响机床的精度和稳定性。因而优秀的机床企业,必定拥有多层级的人才队伍。秦川集团倡导“以用为本、以实为要”,通过人才梯队建设,构建起集合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源平台,为集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

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宽带薪酬体系改革为契机,对核心研发人员实行宽带薪酬体制,强化业绩导向、结果导向、水平导向,按市场价值兑现绩效。同时开通科研人员晋升通道,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研发推出更多具有市场话语权的产品 。此外,还对其余人员开展定编定岗定员工作 ,构建基于KPI绩效考核实施“星级员工”薪酬体系。目前,秦川集团主机产品中有90%左右的利润均由新产品创造,技术研发成为企业持续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二是打造人才软环境,铸就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由于机床行业薪资普遍低于新兴产业,导致制造业的人才大量流失到其他领域 。为留住现有人才 ,秦川集团除了从物质上提高其待遇外,还从精神层面增强其归属感。比如举办首届“科技创新•秦川工匠”大会对秦川科技创新人员和工匠给予表彰奖励。同时,相关人才可按有关规定申请租购人才住房,对其给予重点保障。三是打造以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以专业技术能手为中坚、以青年技能人才为骨干的多层次技能人才队伍 。通过创建车间子公司级 、集团级 、市级、省级 、国家级五个层级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公司重大项目攻关,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目前集团已经建成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四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积蓄发展力量。坚持数量充足、规模适度,拓宽选人视野渠道。加强锻炼,注重实效,加快选拔“80”后,加速培养“90”后,建立人才蓄水池,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

没有创新 ,就没有未来。秦川集团通过系统性重塑 、整体性重构 、专业化重组,持续打破固有行业思维 ,不断创新制造业发展新模式 ,在国家制造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累计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00余项 ,多项产品涉及国家关键领域 ,多个重点项目的成功交付填补了国产装备生产线空白。

下一步,秦川集团还将持续加大对新能源领域、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等方面的投入 ,期望通过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包括高端装备、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和精密螺杆副等关键产品 ,加速推广国产装备在新能源领域的国产化推广应用,为实现智能制造 、产业升级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同时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实现机床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逐步打破进口依赖,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XML地图